许多买了越野车的TX购车后的第一件事常常是进行改装,其中最简单而且对车辆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轮胎。但是,相当多的同学由于盲目求酷,而不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轮胎,结果是使车辆的性能下降而不是提升。因此,本人在此介绍一些如何选择轮胎的常识,不全之处请大家补充。
不同的轮胎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路况和使用环境而设计的,因此应该根据车辆主要行驶的道路状况和使用环境选择轮胎,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外观抢眼。
常用的轮胎有以下几种:
公路胎(HT胎):其特点是胎壁柔软,胎面花纹细密,追求的是在公路上行驶的舒适与安静和转向操控性,兼顾一定的湿地防滑性能。HT胎在沙地表现尚可,不易刨坑陷车,但是在非铺装路面上很脆弱,容易损坏。
全地形胎(AT胎):兼顾铺装路和非铺装路面上的行驶性能,胎纹略微粗犷,胎牙的间距比HT略大。这种轮胎的公路性能略有下降,噪音略大,但其耐用性和在非铺装路面的附着力超过一般的HT胎,是广大越野爱好者常用的轮胎。
泥地胎(MT胎):与AT轮胎相比,MT的胎壁更加坚固,胎牙更加夸张,胎牙之间的距离明显偏大,便于泥地行驶时慢速排泥或高速甩泥,也有助于在恶劣的地面上(如凹凸不平的岩石)增加附着力。该轮胎在公路上行驶的噪音很大、油耗高,刹车和转向性能都与AT轮胎相差甚远,在下雨的铺装路面上容易失控。MT胎在软沙地面上车速过慢或停顿时容易刨坑陷车,其表现往往还不如标配的公路胎。
雨林胎(蜈蚣胎):主要为适应热带雨林的使用环境而设计,胎牙很夸张,在公路上表现很差,不过在泥地里是高手,性能比普通的MT轮胎强不少。
雪地胎:顾名思义,这种轮胎是专门为适应冰雪路面设计的。与普通轮胎相比,雪地胎橡胶里面有钉子,并通过特殊的配方来增大与冰雪路面的摩擦力。雪地胎胎面的材质更软,精心配制的二氧化硅混合物橡胶配方能与光滑冰面接触得更紧密,从而产生更大的摩擦力,大大提高车辆在光滑冰雪路面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。当温度低于10℃时,雪地轮胎的表面变得更软,从而获得更好的抓地力。 了解了上述不同轮胎的特点,应当选择什么样的轮胎就比较清楚了。
如果你主要是在铺装路面上行驶,HT胎最合适。除了噪音小,柔薄的胎壁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过滤减震性能。HT胎在良好的铺装路面上提供了最大的抓地力,不会让你在急刹车和拐弯时失控。由于胎纹细密,滚动顺畅,可以达到最佳的极速和最低的油耗。HT胎的缺点是由于胎体娇弱,容易被马路牙子和小钉子损坏。因此如果你对舒适性和油耗不太介意的话,也可以考虑使用AT胎。目前的AT胎在舒适和公路操控性方面已经接近HT胎,其胎体比较厚实,不必担心马路牙子让它起包,小钉子也扎不透,在外型和气质上更是强于HT胎。除了做秀,MT轮胎在城里是个累赘。MT轮胎低速时的震动和在公路上飘忽的抓地力是其致命的弱点。由于接地面积小,胎齿受到的压强大,在坚硬的柏油路上会加快磨损,另外油耗也高。
如果你要兼顾不同的路况,包括乡村的土路和坑洼不平的柏油路,AT轮胎就有用武之地了。恰当的花纹沟槽能够有效排开薄土、石子的干扰,取得最大的抓地力。比较厚实的胎壁不容易被碎石、树枝扎坏。在简易的路面上,AT轮胎良好的循迹性能给安全驾驶带来保障,还能提供“恰当”的抓地力和抗磨损能力。虽然MT轮胎在复杂路面上也能提供不错的驾驶感受,只是通往越野地点或乡村的柏油路太长,加油站也比较稀少,油箱又不够大,因此并非是最佳选择。
如果你的车主要是用来越野和豁车,前进路上要经常面临烂泥和石头的挑战,就应当选择MT胎。它能够穿透烂泥的表层,让胎齿尽量抓住硬底而取得抓地力。但是MT轮胎在烂泥地的适应能力也不是无限的——比如沼泽。对待一些需要攀越的大块岩石,MT轮胎的大牙和宽大的沟槽可以相互配合,咬住岩石的边缘获得抓地力。MT胎的胎侧还设计有胎齿,有时候需要靠这点侧面的摩擦力,让你的爱车脱困。
如果去穿越沙漠,不管用什么轮胎都必须要调整轮胎气压以减少接地压强。在同样的气压下,HT轮胎产生的直接压强肯定是最小的,其次是AT和MT。压强小,会让车不至于轻易陷入沙中。如果你只是想去沙漠边缘散散心,而且通往沙漠的路况很好,可以使用HT轮胎。如果要深入甚至穿越整个沙漠腹地,HT胎长时间低气压行驶会有脱离轮毂或者爆胎的危险,而且也难以应付沙漠的综合地带,如碎石、草根、枯枝等,所以AT轮胎是比较好的选择。当然一些长期在沙漠作业的车辆都安装了沙漠专用的工程轮胎。
经常在冰雪路面行驶的车辆,当然是选择雪地胎。如果只是偶尔跑跑冰雪路面,HT胎和AT胎也能应付。根据本人多次去坝上的使用体会,觉得AT胎的表现更佳,也许是心理作用吧。但是,无论用何种轮胎,在冰雪路面上行驶都需要一定的驾驶技巧,操作要轻柔,控制好速度和车距,避免猛打方向盘和转弯时刹车。
相关链接:
【越野常识】冲坡驾驶技巧: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比较危险的(有图有真相)
【越野常识】涉水必读:高昂代价换来的经验
[ 本帖最后由 假行僧 于 2012-3-3 22:09 编辑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