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,都会有很多人去世,这是一个我们知道的事实。
另一个我们知道的事实,是死亡不会放过任何年龄的人。
我们假装不知道这些,依然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活着,除非是身边的人或者认识的人、以至于自己遭遇到了死神必然来临的眷顾,才会恍然明白那些我们早就知道的事。
人到中年是最害怕死亡的。年轻时不懂死亡,年老时多少有些坦然,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怕死亡突然来临。
不敢死啊。
大部分人肩扛手抬的是一个家庭、一份工作、一家公司,甚至还有一份未了而可能永远不能完成的理想。
有人说人生有什么不能放下的?事业?家庭?朋友?那是放不下的东西,能主动放下的就不是人了,不是圣贤就是佛祖道尊,曾经有几百亿人生活在地球上,真能做到的大概不足百万分之一。
主要还是怕,怕那两个字:中年。
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坏消息。
以及自己变成了曾经最不喜欢的样子。
以及开始回顾自己一事无成的人生。
以及……
早些年的时候我有些道理其实没明白,认为人生就要去看未曾看过的东西,以这样的心态走了很多路、看了很多物、经过了很多人。
后来有一次我拿起一本早就读过的书重新看了一遍,发现这本书简直就是全新的一样,那些字句读出了不一样的声音。
倒是也不奇怪,这些年来读过了更多的书,不知不觉间看待事情的角度有了变化,同一本书就读出了不同的味道。
其实何止此事如此。
年轻的时候多走多看,尽量开拓眼界,等到四十岁之后不妨拿出大部分时间重新审视曾经的经历、知识与生活,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。因为这时候与原来看的时候经历不同、知识结构不同了,像是三维世界看二维世界。
该回头看的时候不妨回头,不是重走老路,而是发现很多匆忙走过而从未重视的精致。
回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。
|